前言:第二证券
中俄之间的大项目终于迎来关键一步,但这一步走得并不轻松。普京已经亮出价格牌,中国也在算细账。只有把账算清楚,合作才能真正走得长远。
价格谈判是一场硬仗
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项目谈了二十年,这次终于有了突破,中俄蒙三方签了谅解备忘录。管道起点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,途经蒙古,最终进入中国北方,设计年输气量五百亿立方米,合同期三十年,总投资大约一千七百多亿人民币。
听起来很美好,但签署当天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股价只是小涨了一下,第二天就开始下跌。这说明市场并不乐观,投资者认为问题还很多。备忘录本身不具备法律约束力,它只是一个政治承诺,真正的商业合同还没敲定。
核心问题就是天然气价格。中国希望拿到合理的价格,不愿意被收取“亚洲溢价”,也就是说,不想比欧洲客户花更多的钱买同样的气。而俄罗斯则希望在保本的基础上还能赚到钱。
早期谈判中,中方报价大约每千立方米120到130美元,折合每立方米不到一块钱;俄方报价则接近每千立方米270美元,约每立方米接近两块钱。这是巨大的差距。中国觉得俄罗斯的价格太高,不划算;俄罗斯则认为中国的价格太低,甚至会导致他们亏本。
普京这次在公开场合给出了一个信号:定价将参考俄罗斯对欧洲的模式,但亚洲会有独立的计算公式。这是一个折中方案,既回应了中方的要求第二证券,又保留了俄方的利益空间。不过,这只是方向性的表态,距离真正的共识还有一段路要走。
俄气财务压力巨大
除了价格谈不拢,俄罗斯国内的能源企业也有自己的难处。俄乌冲突爆发后,欧洲大幅削减俄气进口量,俄罗斯对欧洲的管道气出口从2019年的1770亿立方米跌到不足300亿立方米,收入锐减。
与此同时,普京政府提高了能源企业的税收,以弥补财政缺口。结果就是,俄气的现金储备急剧缩水。到2025年6月,俄气账面上只有四百多亿人民币的现金储备,和2022年相比缩水超过七成。
如果现在马上启动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,俄气需要先期投入巨额资金,建设俄罗斯境内和蒙古境内的管道。这些钱几乎全要他们自己出。蒙古经济薄弱,不可能拿出钱来投资建设,只能提供过境便利和收取过境费。这样一来,俄气不仅要承担全部施工成本,还要面临长期资金紧张的风险。分析人士担心,一旦开工,俄气可能连股息都发不出来。正因为如此,投资者信心不足,股价才会下跌。
蒙古的态度和外部干扰
蒙古在这个项目中扮演了关键角色。管道要经过蒙古境内,他们可以收取可观的过境费,这对蒙古财政是实打实的利好。理论上第二证券,他们会希望项目尽快落地。
问题在于,蒙古同时也在推行所谓的“第三邻国”战略,与西方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。西方可能通过环保组织等渠道,从环保、社会舆论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干扰。
跨国管道建设本身就复杂,涉及技术标准、环境审批、地质条件等诸多问题。蒙古境内有高原地形,中国一侧有阿尔泰山,这些都增加了施工难度。即便所有问题都解决,建设周期至少五年。2030年前后才有可能正式输气,在这期间,任何突发情况都有可能让进度受影响。
这意味着,除了经济谈判,中俄蒙三国还要一起应对政治、舆论和环保压力。蒙古虽然愿意配合,但外部因素不可忽视。
中国要算清每一笔账
对中国来说,这条管道意义重大。它一旦投产,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年出口量将突破一千亿立方米,占中国天然气总消费量的比重有望超过20%。这将显著提高中国的能源安全水平,减少对海运LNG的依赖。
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在谈判中退让。天然气价格直接关系到下游城市供暖、电力生产、工业制造的成本。一旦价格太高,国内企业和老百姓都会受到影响。
中方坚持算清每一笔账,不是为了压价,而是为了确保项目长期可持续。只有在公平合理的价格基础上,三国合作才能稳定,才能避免未来因为价格分歧出现矛盾。
普京已经释放了善意,愿意在定价上向中方靠拢。这表明俄罗斯明白,这个项目不仅是能源贸易,更是国家战略。俄罗斯需要中国作为长期稳定的客户,中国也需要俄罗斯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。双方算清楚账本,反而能让合作走得更远。
合作越算越紧密
这次的谈判并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,而是一次地缘政治的大考验。对俄罗斯来说,这是摆脱欧洲市场、完成能源出口“东转”的关键一步。欧盟计划2027年前彻底摆脱俄能源,俄罗斯必须找到新的长期买家,而中国是最重要的对象。
对中国来说,这是能源安全布局的一环。进口天然气的渠道越多、来源越分散,风险就越低。特别是在全球能源竞争激烈的背景下,拥有稳定的陆路能源供应,对中国来说是战略保障。
从长远看,中国和俄罗斯的利益高度一致。俄罗斯需要稳定的出口市场,中国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。双方在价格上激烈博弈,其实是为了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合作模式。只有算清楚每一笔账,才能消除未来的隐患。
外界或许会把这看成双方关系紧张的信号,其实恰恰相反。明确价格和规则,意味着合作更加透明和稳定。这就像朋友之间的账本,算得越清楚,感情反而越牢固。
结语:
普京给出报价,中国认真算账,不是为了对抗,而是为了走得更远。只有把账算明白第二证券,合作才能持久。大家如何看这件事?欢迎讨论。
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